如果用顏色來形容老撾,那麼它就是綠色和紅色的。
老撾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都適合植物生長。有人說,在老撾,筷子插到地上都能長成樹。從飛機上看,老撾被樹林覆蓋,是綠色的。當我真正進入老撾時,四處飄動的紅色袈裟又讓我覺得,這座城市同炎熱的天氣一樣,是紅色的。
寺廟建在繁華地段
老撾人口500多萬,僧人就有3萬多。首都萬象人口61萬,僧人有近千名。可以說,在老撾隨處都能看到出家人。
老撾的僧人既不像印度、緬甸的苦行僧,背負著人世的苦惱和懺悔在烈日下誦經;也不像中國的僧人,用脫離凡俗的冷靜面對一切。老撾僧人的臉上常帶微笑,看上去隨和好接近。
和中國寺廟不同,老撾的2000多座寺廟不是坐落在人煙稀少的山野,而是選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萬象350多座寺廟分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可以說,在老撾,有人的地方就有寺廟。
我下榻的湄公河賓館後面就有一座寺廟,我房間的窗戶正對著廟的後院。早晨,廟裡的僧人有的鍛煉身體,有的唸書,有的坐在涼亭裡看天。幾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僧人,湊在一起互相嬉鬧。這場景讓我覺得他們更像普通的鄰居。
把僧人培養成知識分子
老撾的僧人是佛教徒心中的聖者。據說,每天天不亮,附近的女人就帶著自家做的飯菜在寺廟外排隊等候。廟門一開,裡面的僧人排成一隊,拿著缽、竹籮接受信徒的佈施,然後,僧人們齊聲誦經。此外,僧人還會在清晨上街化緣,他們排著隊沿街行走,佈施的人有的跪在路邊等候他們到來。場面莊嚴靜謐。
吃過早飯,寺裡的僧人各司其職,打掃的打掃、誦經的誦經、學習的學習。老撾總理府對面有一個比較大的寺廟,我進去時,正趕上一群僧人在學英文。教室設在禪房的走廊上。當我舉起照相機打算拍照時,走過來幾個抬垃圾筐的僧人,他們用日語和我打招呼。我笑而不答。他們又用中文說:「你好!
你從哪裡來?」他們的發音很地道,我有點吃驚。看來,他們的外語課不止英文一種。
老撾的僧人在寺廟裡不僅學習經文,還學習數學、歷史等。翻譯告訴我,按照習俗,老撾男子到一定年齡必須出家,並隨時都能還俗。為了讓孩子受教育,很多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進寺廟。難怪有人說,寺廟就是老撾的文化教育中心,它們把僧人培養成了「知識分子」。
僧人隨時可外出
雖然寺廟給僧人安排了很多「功課」,但對他們的管理並不嚴,僧人可隨時外出。到萬象的第一天我就看到兩個戴墨鏡、騎摩托車的出家人。翻譯說,他們可能是外出誦經的。據說,老撾人遇到大事會請僧人到家裡誦經。
寺廟裡的僧人還可以接受寺外的世俗教育。我在老撾人民革命青年團中央辦的英語培訓班裡就見到了一個正在補習英文的年輕僧人。另外,老撾僧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很強。路過萬象的一家網吧時,我看到一個僧人正在靠窗的電腦前上網,他的紅袈裟非常顯眼。
老撾僧人不是傳說中游離於塵世外的寂寞高人,而是入世的、熱愛生活的智者。中國歷史上的佛學大師六祖慧能曾說,佛法真理,不離世法,出世入世,全在自心。老撾僧人詮釋的也許正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