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海鷗 18K玫瑰金鏤空陀飛輪日曆、示能顯示機械腕表 [打印本頁]

作者: Rhoda2464    時間: 2010-2-27 12:22     標題: 海鷗 18K玫瑰金鏤空陀飛輪日曆、示能顯示機械腕表

「陀飛輪」(Tourbillon),是指機械鐘表中的「旋轉擒縱調速機構」,位列 「三大複雜機構」。這種裝置的特點是擺輪和擒縱機構在自身運行的同時還能夠一起作360度旋轉,所以最大限度減小了地心引力的影響,提高了走時精度。它代表了機械表製造工藝中的極高水平,由於其獨特的運行
方式,已經把鐘錶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近年來,SEA-GULL海鷗陀飛輪新品頻繁出現於國內外專業鐘錶展且訂單頻頻,即便在拍賣會這樣的二級市場也取得豐碩的成果,由此在腕表市場廣受推崇、從而帶動國內市場掀起一股「陀飛輪旋風」……
關於陀飛輪
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表製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並且能夠轉動,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表中「擒縱系統」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時精度。由於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已經把鐘錶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歷來被譽為「表中之王」。

陀飛輪的創意在於,將擒縱機構放在一個框架(Carriage)之內,使框架圍繞軸心也就是擺輪的軸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轉。這樣,原本的擒縱機構是固定的,因而當表擱置位置變化的時候,擒縱機構不變,造成了擒縱零件受力不同而產生了誤差;當擒縱機構360度不停的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將零件的方位誤差綜合起來,互相抵消,從而消滅誤差。目前陀飛輪一般是1分鐘轉360度,也是最理想的旋轉速度。

陀飛輪手錶經過時間和技術的改進和革新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代:

1、第一代陀飛輪表(即第一種結構-Tourbillon)是在1795年由瑞士製表大師Abraham-Louis Breguet發明並製成的。其飛輪結構必須由「飛輪旋轉框架」(Tourbillon』s Carriage)和「飛輪固定支架」(Tourbillon』s Bridge)不可或缺的兩部分基本構件組成。在此組合中,「擺輪夾板」(Balance』s Bridge)必須隨飛輪一起旋轉。按照不同的組合方式,第一代飛輪表可以分為兩類:同軸式(即擺輪的中心和飛輪的中心在同一軸心上);偏心式(亦稱非同軸式,即擺輪的中心和飛輪的中心不在同一軸心上)。
2、第二代飛行陀飛輪表(即第二種結構-Flying Tourbillon)是在1930年左右,德國製表大師Alferd Helwig製造成功沒有「飛輪固定支架」的陀飛輪懷表,提高了此種表運轉時的神秘感和動態藝術美。在此組合中「擺輪夾板」仍須隨飛輪一起旋轉,此第二代飛輪表同樣有同軸式和偏心式兩種類別。
3、第三代神奇陀飛輪表(即第三種結構-Mystery Tourbillon)則由東方的鐘錶大師?中國人矯大羽(Kiu Tai Yu)在1993年於香港的「天儀軒」首創發明並且親手製造成功。它不但和第二代飛行陀飛輪表一樣都取消了「飛輪固定支架」,而且奇跡般地把「飛輪旋轉框架」也一同取消了(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飛輪表中,此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這個全新的結構中還把第一代和第二代飛輪表中必須隨飛輪一起旋轉的「擺輪夾板」改變為不隨飛輪一起轉動,首次大大減輕了飛輪重量達一半以上,並且可以加大擺輪的直徑以增強計時的穩定性,同時又提高了動感藝術表現的水平。在飛輪表製造歷史中,矯大羽首次選用藍寶石玻璃替代了原本用金屬製造的「擺輪夾板」,之前此部件是附屬於「飛輪旋轉框架」中的。由於此表運轉時顯得更加神秘莫測,故在國際上也被稱為「矯氏神奇陀飛輪」(Kiu』s Mystery Tourbillon)和「中國陀飛輪」(Chinese Tourbillon)。




歡迎光臨 風尚 時尚頻道 (http://83user.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