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釣具市場魚龍混雜,仿冒之風盛行,其中尤以釣線弄虛作假最甚,究其根源,一則作假,漁線成本低,易於加工,一般家庭作坊均可生產,並且又不易被消費者所識別,這使得國內部分廠家背市場之道而行之,不創品牌創收入,不顧長期看眼前,不取誠信取非法,專盯知名度高,廣告力度大,市場覆蓋面廣的產品仿製,以求謀取暴利;二則弄虛,釣具市場混亂,除不法之徒仿冒作假外,許多漁線廠家積極弄虛亦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他們借科技、趕潮流,通過種種手段,造出各種新賣點的聲勢,求得產品銷售中的「所謂」優勢,下文將對其種種行徑,一一剖析,明其根源:
(一)偷換概念:套用一些科技名詞來誤導消費者。最早套用的科技名詞是「鐳射」,各廠家都宣稱自己的線是「鐳射」線。「鐳射」是港台用語,即「激光」,絕大部分漁線是用尼龍單絲繞制加工而成,而尼龍是石油製品,與「激光」真是風馬牛不相及。後來又出來什麼「陶瓷」線、多層鍍膜,吹的天花亂墜,到底鍍未鍍膜,廠家心知肚明,消費者何以檢驗?近年來隨著碳纖桿的普及,又冒出什麼純碳線,而且是100%。我們都知道石油是碳氫化合物,是製造尼龍母粒的原料。拉出的尼龍單絲若真變成純碳,那就如一根富有彈性的竹竿被燒焦(即碳化),完全失去了彈性。做漁桿用的碳纖維單絲非常細(φ10μm)也非常脆,用手一捻即成粉末、根本不能用來釣魚,只有做成浸膠布才能加工成漁桿,況且還要加上化纖襯布,100%純碳從何說起?
可以預見,隨著「納米」知識的普及,說不定哪天又會冒出「納米」線來。
(二)虛標直徑:很多漁線都暗中加大直徑,包括一些名牌漁線和品牌漁線。如1號線標準直徑是0.165mm,實際直徑往往是0.200mm,更有甚者加大至0.220mm。粗一點的線用於釣大魚,直徑假一點沒什麼關係,但台釣用線要求很嚴,釣手們都希望能買到標準直徑的線。筆者曾對幾種在台釣圈中使用較廣的漁線做直徑測試,發現差不多都存在虛標直徑的情況,如0.3#實際為0.4#,0.4#則是0.6#。
(三)虛標拉力:即使某品牌線的直徑不假,拉力也會假,幾乎沒有兩種都不假的漁線。筆者走遍大半個中國,凡是遇到的線都收集回來做試驗,結果商標上印的拉力往往要比實際拉力高出30%左右。
(四)所謂切水快:大家都稱自己的線切水快,言外之意,別人的線切水慢。筆者查閱日本方面有關尼龍線的資料,其比重均在1.12-1.14之間,沒發現比重特別大的線。由於尼龍的原料是石油,怎麼加工比重也不可能特別大於水,這是原料的性質所決定的。漁線的入水速度主要取決於水中礦物質含量(如鹽)、水表面的張力以及水面微型漂浮物的多少,有時在下風處可以看到水面上有一層很薄的漂浮物,有如油層,風線若粘在上面就很難下沉。可以說,誰用的鉛墜重,誰的線就沉得快。
(五)何需防靜電?很多廠家都宣稱自己的漁線經過防靜電處理。據說這種線做子線,兩根線不會相互纏繞,但他們忘了最基本的物理定理——同性相斥,化學製品是會產生靜電,可是同一根尼龍線所負荷的電子的極性應該是一樣的,用同一根線做子線怎麼會相吸呢?真要有那麼大的能量,應該是相斥,費力去做所謂的防靜電處理不是畫蛇添足嗎?其實漁線的截面積很小,所負荷的電子遠遠未達到能使兩根線相斥的程度,這也是一些不負責任的廠家為促銷玩的又一個花招。
(六)何謂無影?十年前五彩線盛行,當時有人把它解釋為與水草的顏色一樣,不易引起魚的懷疑。後來又有「水色線」之說,現在又冒出所謂「無影線」,其實這是把魚人化、甚至神化了。魚的攝食是生存的本能,用成人的思維能力來評判魚類實在是牽強附會。筆者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河邊釣魚,旁邊有雞在覓食,有時提桿將蚯蚓甩到雞的旁邊,雞馬上就跑過來啄食,它們都只知道蚯蚓能充飢,哪懂什麼線與鉤。
市場經濟最重「誠」、「信」。十年前,汕頭市幾乎每一家批發商都賣假冒歐娜鉤;五年前,東陽人大量仿冒伽瑪卡茲炸彈鉤,但隨著消費者逐漸掌握了識別真假日本鉤的知識,用國產鉤假冒日本鉤近年來已基本絕跡。以前的造假者已紛紛改為購買日本散鉤,再分裝後銷售,有的已開始創自己的品牌,一旦消費者掌握了如何識別漁線優劣的知識,那麼假冒產品就沒有市場了。
另外,一些品牌漁線生產廠家也應避免弄虛作假。廣告宣傳要實事求是,不要打著高科技的幌子來欺騙消費者。再就是不要把漁線的價格定的過高,利潤空間越大,仿冒者就越容易造假。「打假不如防假」,高質量低價位,這樣讓造假者無隙可乘。前幾年,有一家漁線廠,投入大量的資金做產品廣告,一時吸引了不少經銷商,但價位太高,承諾不兌現,特別是忽視了產品質量,甚至出現了假冒線的拉力高於正牌線的怪現象,只兩年功夫,該產品就從釣線市場上消失了。市場需求是檢驗產品質量的唯一標準,沒有實實在在的質量做後盾,任何企業都是不能長久生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