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微觀世界的影像
在一些科學雜誌和藝術書刊上的科技報導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大批誘人的圖片,它們絲毫不遜色於職業攝影家的作品。圖片將人眼看不到的那個世界中動人的景像指給我們看,這些微觀世界的影像如同特寫鏡頭一樣對讀者產生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也許平時通過人眼看到的景物過於直接,記得第一次透過微距鏡頭觀察取景時,被眼前放大了的景像著實嚇了一跳,不曾見過的神奇畫面時隱時現,短景深造成的圖案與線條虛實相襯,充滿詩情畫意,「距離產生美」在微距視野中再次得到印證。
日本尼康公司每年都要舉行Small world (小世界)攝影比賽;
美國波拉公司也會定期向全世界徵集微觀世界的攝影精品,攝影突破傳統的攝影手段,揭示著極富藝術與科學價值的神秘世界。國際上一些科學研究專家常常也是某個專業領域的攝影專家,他們以照相機為武器,記錄出自己在研究領域中進行的探索,如美國昆蟲學家T·艾斯納教授,憑著對生物世界的敏感觀察與熱愛,以精細的攝影手段創造出著名的微觀攝影圖片集「小型奇妙的世界」。當然成功的作品不止是簡單影像的紀錄,請欣賞本文中的彩色插圖,由美國攝影家兼生物插圖畫家戴維·丹尼斯在南美拍攝,表現了一隊「切葉蟻」叨著切下的樹葉回到自己的洞穴。
一、微距
「微距」意為在較近距離以大倍率進行的拍攝,人眼往往對近於15cm的物體就看不清了,而專業微距鏡頭的光學校正按近拍的需要進行設計。按德國的工業標準,成像比例大於1:1的稱為微距攝影範疇,右圖「蒲公英」示意出在底片上與景物等大的圖像。美國《當代攝影詞典》中的定義是這樣解釋的:「通過相機拍攝1:1或更大影像比的攝影」。這裡我們所說的比率指底片影像大小與實物之間的比例關係,35毫米相機標準鏡頭最大拍攝比率為1:10。事實上在攝影界中國際公認的說法是,拍攝1:1~1:4左右影像比的都屬微距攝影,而達到10:1~200:1則屬顯微攝影。
二、微距攝影方式
在購買一隻帶有微距功能的鏡頭時,它的微距檔(Macro)不是用最近拍攝距離表示而是用放大率表示的,如1:4等。人們俗稱Macro Iens為「微距」鏡頭,但微距鏡頭不一定在「微」近距離範圍內來進行拍攝,有些變焦鏡頭在長焦端(或短焦端)設立微距檔,而有的變焦鏡頭可在所有焦距範圍內進行微距攝影。正確的叫法應稱為「巨像鏡頭」,而「micro」才是微小的意思,如「Micro Scope」為顯微鏡。
近距攝影是一門學問,它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實現微距攝影:
1)使用專門的微距鏡頭,價格較高但成像質量可以得到保證。
2)帶微距檔的變焦鏡頭,這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使用起來方便靈活,業餘愛好者大多使用這種方式。然而微距檔設在變焦鏡頭長焦端與短焦端拍出的影像是有區別的。
3)使用接圈,通過增加鏡筒的長度來改變像距達到放大的目的,根據凸透鏡成像原理,當像距增加到二倍焦距處,影像與實物等大。由於接圈使用時放在鏡頭後面,一是不夠靈活,二是影響曝光量,在翻拍1:1幻燈片時常用這種方法。
4)與接圈原理相同的是使用可以伸縮的近攝皮腔,它比固定長度的接圈靈活且延伸量大,可以達到10:1影像比的拍攝,此種方式可以拍攝出很好的作品,特別是在進行花卉或昆蟲攝影時使用。
5)最廉價的方式是使用「近拍鏡」,用法是擰在鏡頭前面,通過縮短最近拍攝距離實現微距攝影的目的,由於是單透鏡進行的附加,改變了原來的透鏡組合,會引起球面差和畸變,使影像邊緣質量降低,在操作時需縮小光圈。
6)有經驗的人士可以將鏡頭反過來倒裝到機身上,首先要將調焦撥至最近距離,操作時只能通過前後移動來觀察對焦,標準鏡頭反持可以達到1:1。
微觀攝影將平時不引人注意的細部巧妙地濃縮為抽像的圖案,在一篇對微距攝影作品的評論中,狄源滄先生說:「大多數愛好者都有曾背負著沉重的器材追尋過壯麗的風景,其實當我們用微距鏡頭對準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時,我們的視野同樣可以出現一個奇妙的世界……,在這個擴展的視野中一切都將值得我們駐足和凝視。」 |